课程展示(一)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次数:

《创作引导》优秀课程案例报告

为满足现代公共艺术设计领域对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创作引导》课程以其独特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国际视野,成为了公共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亮点。

课程性质:《创作引导》课程性质为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开设第1学期,4学分,56学时。

授课教师:解勇、关佳征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意识、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体验和实践公共艺术创作全过程的机会。

课程内容: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创作思维的启迪与培养、创作实践与批评。

课程实践举措:(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创作引导》作为一个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程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方面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方法。课程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创作,使他们能够开展批判性思维,对公共艺术创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课程强调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与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创作中整合多学科知识,拓宽他们的设计视野。课程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创作,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长期热情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意识。通过对国际公共艺术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国际设计前沿和趋势,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以上课程实践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意能力,同时推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举措:(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创设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定期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调整和改进。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程相关成果:

1、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综合院校艺术类学科校际合作交流项目》;

2、2022 年度沈阳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国际合作育人背景下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