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有一群人,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时,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步履匆匆,穿梭在危险与困难之间;他们寝食难安,为了挽救病患,常常颠倒了夜晚与白天。他们,就是让全中国为之感动的逆行英雄——我们可敬的医护人员。
在这个灿烂的5月,他们成为了我们画笔下最美的模特。4月初,沈阳广播电视台和沈阳市文联发出号召,希望大家能用画笔记录英雄的故事,同时应沈阳广电传媒博物馆的邀请,我校美术学院积极参与“记‘疫’沈阳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的创作中,用手中的笔为驰援武汉的沈阳医护工作者们深情作画。
4月5日,活动的倡导通知一发,美术学院就积极响应。院长解勇亲自组织,师生们踊跃报名,半个多月的时间总计完成了由21名教师、109名学生创作的176幅作品——沈阳市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画像。
与以往的肖像创作不一样,这次是医护人员提供照片,师生们根据照片进行创作。而照片上的面庞也非同一般,那是一张张怎样的脸?口罩压过的伤痕,疲惫的双眼,脸上粘着厚厚的不规则的胶布……这些,都是他们曾经为我们拼过命的见证。看到这些“素材”,师生们无不泪目,整个创造过程中一直被一种巨大的精神所涤荡着。
由于疫情原因,学生们在家里创作,老师们则戴着口罩,早出晚归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美术学院的楼里,总有几个房间亮着灯,那是参与创作的老师们在认真构思作品。近半个月来,他们每天揣摩、绘制、修改、润色,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真实而又艺术地呈现英雄们的面貌与内心。



刘海洋老师,是本次活动第一幅画作的创造者,他的作品也是作为了沈大师生此次创作活动的样片。谈及这次特殊的创作,刘海洋坦言“十分荣幸”。他用了两周时间,本人画了两幅肖像画,还指导了14位学生进行肖像创作。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们高涨的创作热情。“同学们积极地把绘画过程照片传到微信群热烈讨论。这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个难得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精神的洗礼。落下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对英雄的崇敬。”



基础部主任陈宝赓老师用“心情激荡”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在揣摩素材时力求表达准确,把英雄果敢与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共计完成了7幅作品。在画室中度过了一个个热血的夜晚,一次次泪盈于睫,就想把英雄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们记住他们。平日里他们也是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甚至不少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孩子’罢了,但他们在全民族最危难时刻站了出来,用文弱身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新的长城。”



万弘巍老师负责杜伟医生等四人的肖像绘制任务,在创作过程中,他满含真诚与敬意。“以杜伟医生为例,他面容平和,放松,所提供的照片并非工作时的状态。于是我在绘制其肖像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即要在其神态中传达一种英雄的紧张与坚定,同时又有平常人的亲和与忧虑,力求形似而传神,真实而不做作。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四张肖像已经完成。”


油画系主任杨光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这次创作感触颇深。“这次工作要求完成的时间还是很紧的。但从最终完成的质量上看,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努力,效果很好。这次创作非同一般,可以说,对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主导了整个创作过程,看似平凡的形象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学院参与的这次画像活动非常有意义,对学生们来讲,是一次很好的专业与品德素养的体验,对我个人来讲,我敬佩医护人员的抗疫事迹,我愿意为英雄们画像!”


李康负责创作的是沈阳第四批驰援襄阳的沈阳二四二医院的陈列医生。“从照片上看,陈列医生面容和善,微笑着,齐耳的短发显得干练,我猜想是为方便穿防护服而专门修剪的,鼻梁处有淡淡的瘀痕,可能也是护目镜挤压的∙∙∙∙∙∙由于时间紧迫,我放弃了比较耗时的工笔画表现方法,为能有更佳的视觉效果,我以圆形金笺卡纸为版面材料,采用类似于工笔的方法以铅笔线描的形式进行表现。绘画过程很顺利,只是由于在金笺上绘制不能过度修改,否则会擦掉金色而留下擦涂痕迹,加之头发需用线归纳整理,所以绘画时比较小心谨慎,用了近两天的时间。画作成功时,我心甚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向他们致敬!”


杨晓霞老师此次完成2幅医务人员肖像的创作任务。“在接到为医务人员创作肖像任务的时候,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医务人员的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抗疫英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创作任务,想了很多的方法,最后决定用色粉彩铅进行创作,用饱满的情绪、真挚的情感进行创作。因为是为最美天使创作肖像,为了突出天使的美丽,舍弃了因长期带口罩而留下的勒痕,描绘医务人员最美的瞬间,突出艺术性,创造性,用最美的语言,表达我对抗疫英雄的崇敬之情。在完成肖像创作之后,我的内心很是欣慰。为抗疫英雄尽一份绵薄之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版画系主任刘永夫老师说,他常常被医护人员毅然逆向前行、不畏生死的精神所感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灾难面前,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这就是我创作的出发点!”
参与创作的学生们,也同样有着深深的感悟。2017级版画专业的韩尚哲、第二油画工作室的崔语桐、王榆迦说,那些照片,让他们看见了温暖,看见了善良,更看见了爱,感恩与敬佩是此刻最真实的心声。
而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的身份有些特殊,她就是2018级雕塑系的吕云菲同学。她的母亲就是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的一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一肿瘤内科护士长李晓瑛,吕云菲拿出了妈妈抗疫期间的工作照片,同时写了一篇满怀深情的短文给妈妈。根据这些素材在版画系主任刘永夫老师的指导下,18级版画研究生李婧和周思奇同学为她母亲画了一张背影,柔弱的妈妈,坚毅的逆行,那个背影让吕云菲更加读懂了妈妈的伟大,妈妈转身的一刹那,心里装着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更多个有孩子的家庭。


5月18日,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举办了记“疫”沈阳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画展,我校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部分作品——沈阳市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画像,在此展览展出。一张张有温度的画像,让人们重新解读了英雄。而沈阳大学美术学院老师们的倾情创作,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高等学校对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担当。